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给古人直播美食,他们都馋疯了

第18章 宫妃殉葬

  糊糊:“人无完人,皇帝不是圣人。汉武穷兵黩武,晚年有巫蛊之祸。唐宗弑兄屠弟,都是身上洗刷不掉的污点。

   而朱元璋最为人诟病的,就是重启宫人殉葬。

   孔子‘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’一句,有不同的解法,但放在今天,不得不说,用陶俑殉葬是一项善政。

   古代后宫妃嫔在皇帝驾崩后,通常有几种结局。

   废除封号出宫归家,守陵,出家为尼,被新皇帝接收,一般出在胡族和不太讲究的皇帝身上,具体案例不点名。

   最好的结局,加封尊号,在皇宫或随子就藩,但最残忍的,无疑是殉葬。

   商王朝有人殉人祭传统,但周朝中原王国没有。

   秦国地处西陲,早年有人殉,秦始皇驾崩后,秦二世将后宫无子妃嫔和一个兄弟殉葬,同时陪葬的还有修建始皇陵的工匠。”

   嬴政瞪大眼睛,秦国早年有人殉不假,但穆公殉三良,导致人才出走,国力下降后,已经不再用活人殉葬,他的陵墓都用的是陶俑。

   秦朝君臣恍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,秦二世不是扶苏。

   公子扶苏纯良仁义,不可能让妃嫔工匠,更不能让兄弟殉葬。

   秦二世的行为,透着一股阴谋的味道,他是谁?

   刘邦:“乃公还派人给始皇帝守陵呢!”

   若扶苏顺利继位,大秦的天下又能撑几年?

   糊糊:“秦汉之后,以法律形式明令禁止人殉。此后,人殉只零星出现,而且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。

   直到洪武二十八年,秦王朱樉去世,朱元璋下令两位王妃殉葬,活人殉葬这一恶习死灰复燃。

   洪武、永乐、洪熙、宣德、景泰五朝,殉葬宫嫔百余,洪武永乐两朝最多。

   其中有无所出的宫妃,亦有皇子母,连刚入宫的二十多天,只因‘贤而有才’就被选做殉葬人选的小宫女。

   ‘当死之日,皆饷之于庭,饷辍,俱引升堂,哭声震殿阁。堂上置木小床,使立其上,挂绳围于其上,以头纳其中,遂去其床,皆雉颈而死。’

   皇宫如此,王府如此,民间跟风仿效,一时殉葬之风大行。

   朱元璋甚至将此制度立为‘祖制’,为何独独明朝会在殉葬制度上重回先秦?

   其一信奉灵魂不死不灭,从大封藩王就能看出来,苦孩子朱元璋苦日子过够了,希望死后也能继续享受帝王待遇。

   其二靖康之变后朝廷民间‘守贞’之风盛行,程朱理学甚至提出‘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’一说。

   其三则是出于政治需求,严防后宫干政和外戚做大。”

   独自飞翔:我就说老朱和朱熹有关系吧!

   言不由衷:一己之私,从皇宫王府到富豪之家,害了多少无辜人。

   秦王朱樉不关注两位王妃的下场,只在乎,“洪武二十八年,我死了!”

   掰着手指头算,还剩下多少寿命,然后问道:“我怎么死的?”

   旁边的父亲兄弟齐齐沉默。

   朱元璋试图代入后人的视角,他杀过那么多人,各路义军、官吏、反贼……连在后人眼中,他都是一个嗜杀之人。

   为何独独宫人殉葬,最受诟病?

   因为宫妃只是皇权的附属品,不影响统治,只是为一己之私,从而引得民间纷纷效仿,无数无辜女子因此丧命!

   马皇后:“皇上,日后勿行殉葬!”

   糊糊:“直到天顺年间,正式废除宫妃殉葬制度,皇宫无宫人殉葬。

   但王府殉葬并未因此杜绝,明朝中后期,王府依然有殉葬,可见要根除朱元璋留下的这一祖制,仍是困难重重。”

   言不由衷:这件事不知该怎么评,英宗唯一拿得出手的政绩吧。

   十万伏特:前脚把弟弟景泰的宫妃殉了,后脚废除殉葬制度。

   痴人说梦:徽钦高一体的“猪骑朕”,累死几十万将士官吏,又迫害景泰朝的功臣忠良,就该一辈子钉在耻辱柱上。结果因为这一件事,成英宗了。

   景泰朝的君臣,原本只是默不作声看天幕。

   看到此处,难免诧异。

   陌生的天顺年号,英宗,但看到弟弟景泰和意有所指的“猪骑朕”,哪里还不明白,居于南宫的先帝复位了。

   景泰朝的功臣忠良该不会是指他们吧?

   朱祁钰的妃嫔看的牙痒痒,难怪天幕历数殉葬,只到景泰。

   原来朱祁镇废除了呀!为何废除之前偏偏要让她们殉葬!

   永乐朝的朱棣直视胖太子朱高炽,一字一顿,“朱祁zhen!”

   高瞻祁见佑,厚载翊常由。

   你孙子!

   朱高炽无助得转头看向十余岁尚未娶亲的儿子朱瞻基,无声质问,你儿子!

   无辜受牵连的朱瞻基,连个质问的人都没有。

   徽钦高一体,可想而知,这个皇帝落水,绝对是大明之福。

   累死几十万将士官吏,迫害功臣忠良,这是一个合格皇帝该干的事?

   难怪天幕说,平生唯一干的好事是废除宫妃殉葬。

   而且天顺和景泰之间传承也有问题,父死子继,兄终弟及,但他俩是弟终兄及,颠倒了个。

   再不济,也该是过继嗣子,轮不到长兄继位。

   朱棣发话,“宫妃殉葬,再议。”

   祖制有用的时候是祖制,没用的时候是废纸。

   天幕所有人都能看见,后世既然如此批评,可见流毒甚远。

   朱棣靖难起家,名声能好上一分是一分。

   李唐没有殉葬之俗,后宫无子妃嫔通常是出家为尼。

   李世民更关注的是,宋末到明初,体现出强烈的汉胡对立情绪。

   不同环境下滋养出的百姓性情并不相同,李世民试图像嬴政一般,代入场景……

   然后发现,突厥没有南下的可能,他会把他们打回去,狠狠的打回去。

   若把时间往前推,例如苻坚南下,江东百姓是否会有崖山百姓一般的选择。

   答案是没有!

   房玄龄一针见血,“或许与两宋的地缘和治国方针有关。”

   肉眼可见的,宋朝的风格与大唐截然不同,偏于内敛和保守,且周遭尽皆胡人。

   一个未完成一统的汉人王朝,为抵御外侮,不得不强调汉胡之别。

   民族意识,转变为气节,才有孤城坚守的钓鱼城和殉国的军民。

  喜欢给古人直播美食,他们都馋疯了请大家收藏:(www.xs4.cc)给古人直播美食,他们都馋疯了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  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