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给古人直播美食,他们都馋疯了

第26章 农家乐审美

  郑板桥“咦”一声,“怎么同我的《咏雪》那么像!”

   “一片二片三四片,五片六片七八片。千片万片无数片,飞入梅花总不见。”

   糊糊:“乾隆不光写诗,他还作画,一生至少一千四百多幅画。

   村口的杏花开了,朕要把它粉中透红的神韵画出来!没有技巧,全是感情。

   来源网络

   母亲八十大寿,朕要亲自为她画小鹿。

   来源网络

   乾隆一生作画无数,堪称高产。但是画技实在感人,为免后人笑话,毁掉了大部分画作,只有少数较好的被保存下来。”

   骄傲的猪猪: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,已经是比较好的一批。

   十万伏特:真.灵魂画手。

   独自飞翔:这方面,比他写诗,有自知之明多了。

   我爱花花:比我不会画画的,强多了。

  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:一时不知道,楼上是夸他,还是损他。

   李世民:“这水平,是初学者吧!”

   长孙无忌:“乾隆活了八十九岁。”

   糊糊:“乾隆还是一个‘盖章狂魔’,外号爱新觉罗.牛皮癣!

   据传他有一千八百多方印章,常用的就有五百方。

   对王羲之的《快雪时晴帖》爱不释手,在原本上盖了一百七十个章,题诗五十七首,还写了一个大大的“神”字。

   而《快雪时晴帖》全卷仅有四行二十八个字。

   盖完老爹的不够过瘾,儿子写的也好喜欢,必须再盖!

   王献之的《中秋帖》简直面目全非,一共才写了三十多个字,却被盖了八十多个章。

   侄子王珣的书法也‘未能幸免’,《伯远帖》被誉为天下第四行书,只有五行真迹,却被塞满各种溢美之词。

   李白唯一的传世书法之作《上阳台帖》比较幸运,只有两个章,但其他人也盖过不少。

   唯一逃过一劫的大概是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,乾隆把真品当赝品,赝品当真品。

   在子明卷上题跋五十五处,感觉已经成了他的私家笔记本。

   照理说被皇帝认证过的作品该是身价倍增,但被乾隆盖过章的作品,却是哗哗地掉价。”

   天幕放出一幅幅“惨遭毒手”的作品。

   言不由衷:他要不是皇帝,犯的应该是毁坏文物罪。

   百忍成金:还不如像《兰亭集序》一样,让二凤带到坟里去呢!

   迷雾麋鹿迷了路:五代时昭陵被盗,出土文物清单上没有《兰亭集序》的身影,传言在大孝子的乾陵里。

   琅琊王氏一干人等满面黑线,比王家后裔混成胡人首领更受不了。

   后世的乾隆皇帝,可着他们一家祸害。

   要不是糊糊介绍,王羲之都认不出自己亲手书写的《快雪时晴帖》,实在“神”字太突出,夺人眼球。

   所有的书法家、画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,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作品。

   被人当陪葬品不好,被人随意毁坏更不好。

   找个妥当地方收藏,但以琅琊王氏的家势,后代同样保不住祖先的作品。

   到底一番心血,不忍损毁,总不能学黄公望,制作赝品挡灾吧。

   李世民作为王羲之的资深粉丝,刚还在高兴,未来得到《兰亭集序》,还将其作为陪葬。

   一定要将《兰亭集序》放在脑袋下面。

   下一瞬,昭陵被盗了,他的昭陵被盗了!

   悲从中来!

   康熙和雍正,默默将自己喜爱的书画,另外收藏。

   胤?道出所有人心声,“一言难尽。”

   公认的草包也是有基础审美的。

   诗写的不好,画得不好,可以归结为天赋。

   但到处盖章的行为,实在难评。

   糊糊:“常言道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,乾隆不知多少代的贵族。

   从政治手段上,可以看出,乾隆绝对是一个聪明人。

   为何做出种种‘显眼包’行为,只能归结到审美上。

   乾隆的审美用三个字概括——农家乐,要过,要花,要复杂。

   帝王的审美又会影响到时代的审美偏向。

   乾隆和雍正的审美彷佛两个极端,一个热爱华丽繁缛富丽堂皇,一个喜好含蓄唯美淡雅隽永。

   一个是人间富贵花,一个是清雅水墨画,差别巨大到令人瞠目结舌。

   说句玩笑话,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亲父子。

   如果说乾隆受祖父影响,但康熙也不是这风格。

   我们来看看乾隆审美的集大成者,各种釉彩大瓶,俗称‘瓷母’。

   集十多种高低温釉、彩于一身,这么矫情的事,似乎只有乾隆才能干得出来。

   来源网络

   乾隆的审美似乎从侧面体现出鼎盛王朝,海纳百川的气魄,就是花哨了些,刺眼了些。”

   天涯赤子心:辣眼睛!

   云与海:很好,这很雍正乾隆,刻板印象又加深一分。

   火树银花: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一点都不一样,更妖艳。

   油菜花:父皇留下的白,儿子给您全填上。感受一下来自父皇,深深的嫌弃。

   痴人说梦:这种“村口的花开了,大家快去看”的热情,一定来自乾小四。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  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