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贪狼星

第219章 多看书,是好事儿

大明贪狼星 三悔人生 2115 2024-05-30 14:44

  第220章 多看书,是好事儿

   回到家,朱瞻壑把一切都丢到了一边,直接去找了自家老爹。

   “爹,倭国那边送来的黄金您都收起来了?”

   “嗯,收起来了。”朱高煦点了点头,看向儿子,没有任何的犹豫。

   “你要用吗?”

   “要用的。”朱瞻壑点头,然后从桌上拖过来纸笔。

   “在升龙城的时候我遇到了正在装船出发的李成梁他们,我告诉他们开始在德里苏丹那边收这些粮食,您得准备好钱。”

   “收这些做什么?”朱高煦拿过儿子写的单子,一脸的奇怪。

   朱高煦和世人的想法都差不多,都认为朱瞻壑费劲巴拉的让钱勇等人为大明找到了高产的新粮,旧的粮食就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。

   一个人的思想是有局限性的,就比如现在的人,他们会幻想飞天、幻想登月,但却想不到飞出太阳系甚至是银河系。

   认知的框架局限了他们的思维,在粮食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。

   “这个您就别管了,反正是有用。”朱瞻壑笑着给自己倒了杯茶一饮而尽。

   “反正我肯定不做赔本的买卖,您想啊,现在整个大明都在期待高产的新粮,稻麦这些粮食肯定会受到挤压的,甚至是没什么人种植。”

   “新粮高产是没错,但稻麦能酿酒啊,到时候这价格不得飞涨?”

   朱高煦闻言挑了挑眉,没有说话。

   他虽然想不明白自己儿子要收购这些旧粮食有什么用,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绝对不会无的放矢,肯定是有理由的。

   “那行,等下次李成梁他们回来之后我就给他们批钱,不过按理来说,咱们又不是让他们帮咱白干活,都是给钱的,他们应该也不缺才是。”

   朱高煦想了想,最终想到了一个问题。

   “你……要不要考虑一下,再召几个商队一起?”

   “召商队?”朱瞻壑眉头一皱,陷入了沉思。

   其实,李成梁他们综合来说,在朱瞻壑能用的人之中,已经算是规模最大、家底儿最丰厚的了。

   剩下的商人,要么是在朱瞻壑规划好的韭菜园子里,要么就是规模太小,想要发展起来的话需要很长时间的那种。

   因为这个原因,朱瞻壑一直都没有去想商人的事情,也一直在用李成梁三人。

   不过他现在发现,自己父亲的话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思路。

   “您忙!”

   朱瞻壑甩下一句话,转头就冲出了父亲的书房。

   ……

   其实对于现在的云南来说,能做的事情不是很多,但也不是很少。

   没过几天,吴王府传出来的一个消息就传遍了云南。

   吴王府,开始免费发放新粮的种子!

   没错!免费!

   -----------------

   但凡是关系到粮食的,那基本上就没有小事儿,云南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应天,甚至是大半个大明。

   如今的云南,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。

   东宫,文华殿。

   “殿下,我们要怎么应对?”

   金幼孜和杨士奇站在朱高炽的面前,脸上的表情都很统一:极为的复杂。

   有很多人都没有发现,但金幼孜和杨士奇发现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打从朱高煦一家就藩之后,太子党看似毫无威胁了,但实际上情况并没有变好,还变坏了。

   以前朱高煦一家在京的时候,朱棣维护的都是太子一脉,因为朱高煦经常犯错,是挨训最多的人。

   而现在,朱高煦一家就藩去了,朱瞻壑也没有随着就藩而安定下来,反而是功劳越立越多。

   就藩去了还不停地立功,为大明开疆拓土,带回了金银等矿产,这就让朱棣的愧疚心里越发的重了。

   这还不止!

   打从朱瞻壑让人找回来了高产粮食之后,朝廷可以说是一直都在被云南牵着鼻子走。

   新粮种子的发放是听从朱瞻壑建议的,管理也是,现在更是。

   朱瞻壑是去年把种子送到应天来的,直到现在,朝廷也就发下去了一些玉米而已,红薯还一直都在户部的手里捏着。

   说到这事儿,户部去年一年被斩了二十四名官员,不管是真是假,但结论都是他们偷盗粮种。

   平均,一个月两个。

   现在,云南又抢先一步,先朝廷一步发放粮种,这种情况让金幼孜和杨士奇感到很是忧心。

   他们担心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,太子一脉就被架空,名存实亡了。

   “什么怎么应对?”朱高炽头也不抬。

   他知道这两个臣子是为了什么而担心,但有些时候,有些担心是真的没有必要的。

   作为大明的皇太子,而且还是监国多年,就算是不监国也在辅政的皇太子,朱高炽这点儿信心还是有的。

   “粮食是户部的事情,这跟你们没什么关系,如果有时间的话,伱们还是好好想一想今年的恩科吧。”

   科举,是明朝的大事儿,但其实科举并不是想举办就能够举办的,这里面的流程是很复杂的。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  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