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江山美人

第125章 置之死地

三国之江山美人 毅铭情 2139 2024-05-30 14:45

  发现自己情绪过于激烈,王旭深吸口气,强自镇定下来。

   “周智,你带几个大斧骑兵赶赴界桥,通知徐晃撤退,张靖跟我去召集众将,我们也赶紧撤。”

   张靖满脸不甘。

   “老大,真就这么撤了?眼看东边的黄巾快撑不住,现在这一走,等他们喘过气来,将来不知又要耗费多大工夫。”

   王旭满脸无奈,深深叹口气。

   “不退能怎样……战场没有侥幸,事情没发生,只说明时机没到,不代表它不会发生,我们没有任何准备,连对方在哪儿都不知道,如果他的重骑兵在大军决战的时候杀来,亦或者切断我们退路,我们该怎么办?冀州可是平原居多,我们用什么抵挡?”

   周智和张靖彼此对望,沉默着没吭声。

   “走!不能犹豫!若不快点,说不定时局有变!”

   王旭催促一句,刚迈开脚步,帐门的帘布突然被人掀开。

   宗员面色铁青地走进营帐。

   “将军!大事不妙!”

   王旭的心剧烈跳动。

   宗员久经沙场,向来沉稳,从不唐突闯营,此番不经禀报就进来,说明事情非常紧急。

   王旭意识到心中的担忧或许已经发生,迅速强迫自己冷静。

   “说吧,哪儿败了。”

   宗员愣了一下,惊讶地看着他,弄不明白他怎么猜得这么准,可形势危急,宗员也无暇多想。

   “将军,刚刚收到情报,鸡泽失守,郭典在张合与高览护卫下退守广年,策应的高顺也被击败,退往广平,张梁兵分两路南下,广年和广平两县危在旦夕。”

   王旭暗叹一声,明白撤退已经来不及,脸上却不动声色。

   “具体战况如何?损失多少?”

   宗员面色凝重。

   “按高顺传来的消息,他们是在抵挡张梁攻势时,突然遭到骑兵突袭,这些骑兵连人带马都披戴铁甲,手里的长矛非常长,发起冲锋时,他们把长矛平抬,夹在腋下腰间,借助马匹冲击力形成攻击,威力惊人,具体损失还不清楚,但非常惨重,郭典麾下的人马被彻底打残,高顺虽然好些,但仍然有相当的损失,麾下士卒极为恐慌,并且有数员校尉级将领阵亡。”

   宗员迟疑片刻,看看面无表情的王旭,低沉接道:“高顺还给将军带了两句话。”

   “什么话?”

   “五天之内,广平不失!重骑精锐,切莫相救!破张角,天下可定!”

   王旭明白这是高顺在用生命承诺,禁不住深吸口气,强压心中涌起的情绪。

   “还有句话是什么?”

   宗员默然片刻,长长叹口气。

   常年征战边关的他看过太多生离死别,见过太多悲欢离合,早已不会轻易伤感,眉宇间唯有说不尽的沧桑。

   “高顺请求将军……若他死去,请替他在并州西河郡寻找一个叫张瑶的女子,代他说一句……抱歉!”

   沉默。

   久久的沉默。

   “师傅……”

   周智低沉的呼唤饱含无奈与感伤。

   这场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让他们迅速成长,血肉横飞的战场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可能会死。

   战争,从来不是游戏。

   任何人都要做好马革裹尸的准备,英雄埋骨他乡……远比诗歌里唱诵得更悲壮。

   王旭缓缓闭上眼睛,牙根紧咬,拳头捏得啪啪作响。

   突然。

   他睁开眼睛,杀气四溢。

   “传信给高顺,让他自己活着去说,只需三天,三天内我必定攻破广宗。”

   “这……”

   宗员知道他在气头,忍不住劝说。

   “还望将军冷静,事关数万将士生死存亡,半点草率不得。”

   王旭脸色略缓,语调却异常坚定。

   “宗将军,此番并非意气用事,而是确实没有退路,如果让大军现在撤退,且不说能不能对付铁甲骑兵,连广宗的张角也会趁势出击,那时腹背受敌,我们如何抵挡……高顺的话没错,目前扭转败局的唯有办法就是攻破广宗。”

   宗员认真权衡片刻,还是忍不住提醒。

   “将军,如果对方的铁甲骑兵不管不顾,越过广平和曲周,直接奔袭我军怎么办?”

   “这……”

   王旭没有想过这个问题,眉头瞬间皱紧。

   旁边张靖急声接口。

   “宗将军不用担心,这支重骑兵是我负责组建,我比谁都了解它的缺点,它速度比步卒快,但比普通骑兵慢,耐力也差,必须在平坦的开阔地发起冲锋才有威力,把他放在河北也是这个原因。

   若是在道路曲折的南方,重骑兵多数时候都没用,我们只需让曲周的吕威璜密切监视各个路口,提前发现,提前准备,便不用害怕,有的是办法对付。”

   王旭连连点头。

   “不错!张靖这话不错!周智,你现在就吩咐传令兵起行,务必以最快速度传令吕威璜!”

   “好!”

   周智知道事态紧急,迅速跑出营帐。

   宗员仍是不太放心。

   “张将军能否说说重骑兵的具体破法?”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  

上一章 | 下一章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